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02期
-
锂电池百篇论文点评(2020.12.1—2021.1.31)
乔荣涵 岑官骏 申晓宇 田孟羽 季洪祥 田丰 起文斌 金周 武怿达 詹元杰 闫勇 贲留斌 俞海龙 刘燕燕 黄学杰
-
富锂锰基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面临的挑战及解决方案
张祖豪 丁晓凯 罗冬 崔佳祥 谢惠娴 刘晨宇 林展
-
红磷复合负极实用化研究进展
王莉 刘建红 何向明
-
碳基材料在铝离子电池中的研究进展
杨春燕 马云龙 冯小琼 张世英 安长胜 李劲风
-
非晶态纳米硅粉制备方法综述
王腾辉 陈果 杨学林
-
锂离子电池析锂及析锂回嵌行为的三电极分析
朱振东 吴欢欢 张峥 彭文 李丽娟
-
采用阳极预锂化技术的锂离子电池高倍率老化容量衰减机理研究
赵鹤 韩策 程小露 郝维健 徐涵颖 耿萌萌 杨凯 赵丰刚 邱新平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循环稳定性的基因规律
杨民安 陈宁 王博 张乾 陈敬沛 赵海雷 李福燊
-
锂离子电池电极结构参数对单体能量与功率的影响
左安昊 方儒卿 李哲
-
锂离子电池隔膜在压缩过程中的流固耦合效应
马德正 李培超 张恒运
-
正负极质量非对称设计对超级电容器性能的影响研究
凤睿 卢海 刘心毅 李浩 李祥元
-
沸石13X在开式吸附储热中“反应波”现象研究
董浩晖 王丽伟
-
十二烷微乳液冰浆制备与性能研究
朱先伟 孙志高
-
一种螺旋翅片式相变储热单元的储热优化模拟
王君雷 徐祥贵 孙通 姚华 宋民航 王燕 黄云
-
不同长径比的分形肋片强化PCM熔化传热数值分析
罗新梅 古家安
-
车用飞轮混合动力系统的应用进展
李红 储江伟 孙术发 刘贺
-
电动汽车事故致灾机理及调查方法
王淮斌 李阳 王钦正 杜志明 冯旭宁
-
加热引发三元18650型锂离子电池组的燃烧特性
周天念 吴传平 陈宝辉
-
逗号刮刀涂布流场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
梁卫华 吴大勇 舒均国
-
基于示范运营的燃料电池汽车性能衰退分析方法
郑俊生 戴宁宁 赵坤 余京男
-
基于机械仿真和测试的高比能量锂硫电池模组开发
谢彬 孙嘉楠
-
火电厂热电联产机组与压缩空气储能集成系统能量耦合特性分析
王晓露 郭欢 张华良 徐玉杰 刘英军 陈海生
-
基于太阳能和朗肯循环的热电氢联供系统
陈曦 刘骞 徐江海 龙施淳 万忠民
-
考虑EV和需求侧响应的社区微网能量管理
陆燕娟 陈友芹 潘庭龙
-
储能在光伏低压直流供电建筑中的作用和应用
房建军
-
考虑风电消纳的电动汽车充电站有序充电控制
段俊东 李高尚 李一石 付子恒 黄泓叶
-
压气储能地下储气库压缩湿空气热力学模型
蒋中明 郭菁 唐栋
-
锂电池膨胀形成机制研究现状
梁浩斌 杜建华 郝鑫 杨世治 涂然 张认成
-
风冷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系统热失控扩展特性
张志鸿 牟俊彦 孟玉发
-
磷酸铁锂电池包微短路诊断方法的研究
秦欢 黄碧雄 严晓 王影 徐华源 刘双宇
-
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系统循环寿命试验
樊彬 姜成龙 林春景 李玉鹏 余八一 张晋杰 张良 高孟洋 王伟 解坤 常宏
-
大倍率放电工况下48 V软包电池包的热管理
李夔宁 何铖 谢翌 刘彬 邓莎莎
-
基于混合模型及LSTM的锂电池SOH与剩余寿命预测
刘伟霞 田勋 肖家勇 常伟 李源 毛樑
-
基于Thevenin模型和改进扩展卡尔曼的特种机器人锂离子电池SOC
熊然 王顺利 于春梅 夏黎黎
-
基于IBOA-PF的锂电池健康状态预测
李鹏 李立伟 杨玉新
-
强化道路振动谱影响下的燃料电池电性能与气密性衰减规律
裴冯来 欧阳云瀚
-
一种用于高保真锂电池SOC估计的无迹粒子滤波新方法
谢滟馨 王顺利 史卫豪 熊鑫 陈先培
-
基于Fluent的超级电容器模组充放电循环的热仿真分析
李向东 廉睿 吴佳美 唐良辉 乔志军 阮殿波
-
基于内阻增加和容量衰减双重标定的锂电池健康状态评估
任璞 王顺利 何明芳 范永存 曹文 谢伟
-
基于灰狼算法优化极限学习机的锂离子电池SOC估计
王桥 魏孟 叶敏 李嘉波 徐信芯
-
储能产业产学研合作演化研究——基于专利网络的视角
王文婷 菅利荣 刘军 王文健 郭秋云
-
国外电网侧储能电站参与调频辅助服务市场的机制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张鸿宇 王宇
-
储能学科建设的现状及启示
李建林 王哲 王力
-
中国电科院电力储能检测认证服务——提供专业权威的储能全链条安全与质量